聯電深刻認知天然災害與人為事故對生產營運的衝擊與影響,所以一直以預防管理的積極態度來面對災害風險管理的範疇,也藉由嚴謹的風險工程控制、安全規範與基準的落實管理,追求達到半導體產業安全的最高標準。
台灣用電高峰期若台電發電機組故障且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之狀況下,可能有備載容量不足導致壓降與跳電風險。因此,聯電增設柴油發電機搭配提高UPS配置比例,提升廠房運作韌性,並建立發電機柴油安全庫存量管控機制,以及逐年將既有UPS鉛酸電池更換為鋰鐵電池,提升供應穩定度。
面對氣候變遷,極端降雨將成常態,未來可能發生更嚴峻的缺水考驗,聯電除依據不同限水階段訂定各式節水措施及生產排程調配作為外,亦於廠內建置廢水再利用系統(U water)、導入再生水、海淡水及持續簽約水車、私人水源等因應作法,備妥限水時期維持正常生產所需水源。未來將擴大使用再生水、回收水等各式方案以降低用水風險。相關細節請參閱永續報告書章節1-2-5 掌握氣候風險與機會。
聯電依循美國工廠互保協會( Factor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FM)、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UL) 、美國國家防火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SEMI)等國際標準應用於建築結構、設備、風險工程控制及改善,並訂定相關公司規範加以明確要求。 此外,聯電更是半導體業界唯一自備專職消防隊之公司,除配有政府等級消防車及救助器材外,義消同仁甚至定期接受外部模擬火場專業訓練,具有實際救災能力。
聯電台灣及日本的生產廠房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帶來生產威脅不容小覷,從建廠初期即將建築物、廠務設施、管線及生產機台的防震安全納入設計基準。此外,聯電也持續引入新型防震技術,包含機台減震平台導入、地震預警系統設置等,另,針對2000年前設立舊廠亦持續聘僱結構專家,依據法令及地震經驗進行防震固定改善,以一步提升人員安全、降低機台及設備地震損失風險。
近年台灣遭逢2次強震,分別為2016年2月6日芮氏規模6.6美濃強震,南科之12A廠遭遇逼近6級強震;另一次為2024年4月3日芮氏規模7.2花蓮地震,竹科8吋廠測得最大震對為5級,而這2次地震相關硬體損失卻較其他同業輕微,再次驗證聯電防震設計有效性。
半導體製造設備環境衛生安全基準(SEMI-S2)及NFPA318、FM7-7為聯電首要遵循之國際標準,於採購階段更導入「製程設備ESH採購規格」要求, 提前於入廠前完成機台規格符合度審查, 並配合入廠後的機台裝機查檢程序,有效控管機台設備安全。
聯電早於2014年即執行[台灣廠區洪水潛勢模擬與風險評估]計畫,相較新竹廠區位處丘陵地,台南Fab12A則因地勢較低處於洪水潛勢區,故參考500年一遇洪水水位,於1樓特定出入口安裝防洪閘門及建立水位預警通報機制,避免重要生產設施淹水造成營運中斷風險。此外、UMC亦將防洪標準納入新建廠規範,Fab12A_P5/P6建築基地更高於周界道路2米,杜絕淹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