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致力提供符合客戶需求之具市場競爭力核心產品外,身為地球公民一員,更以發展綠色產品為己任,從源頭即以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 減少產品於生產過程中之資源消耗及不必要汙染外,更落實於取得清潔生產之綠色工廠認證,樹立良好的綠色典範。
綠色產品各階段考量 |
產品責任 |
為因應歐盟電子電機設備中有害物質限制指令 (RoHS),聯電於2006年6月9日完成有害物質管理系統稽核,並獲推薦登錄,成為全球第一家全公司所有廠區同時通過 QC 080000 HSPM 標準驗證的半導體製造商。確保產品生產過程及產品本身符合各項國際法規,如歐盟有害物質限用指令 (EU RoHS)、歐盟新化學品政策 (EU REACH)、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等,達到電子產品無鹵素標準與全氟辛烷磺酸限制標準等,以符合國內外客戶之要求,並且盡可能的降低對環境之影響。 |
|
於產品安全性的考量上,聯電雖未生產自有品牌之最終產品,對客戶或消費大眾並無直接安全上之疑慮,但為確保提供給客戶之產品能夠符合國際環保法規及客戶需求,聯電在公司內部成立了跨部門之有害物質管理委員會 (HSPM Committee, Hazardous Substances Process Management Committee),以提升綠色產品管理效能,並完成有害物質流程管理系統第三方稽核驗證,取得 QC080000 IECQ HSPM 證書,並透過定期第三方公正實驗室檢測產品有害物含量,確保可提供符合歐盟 RoHS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指令及客戶管制有害物質的要求之產品。
有害物質限用管理 |
有害物質管理標準是以「流程導向」的方法管理有害物質的使用,範圍涵蓋產品設計開發、採購、製造至出貨等各階段,聯電藉經由此管理系統之成功推行足以說明本公司具有系統性管理有害物質之能力,並確保能夠提供符合客戶需求、國際法規標準及環境友善之無有害物質 (Hazardous Substances Free) 產品。聯電採取下列有害物質限用管理措施: |
無有害物質 (HSF) 品質政策 |
透過全員意識建立,經由設計及生產之確實控管及技術提昇提供符合法規及客戶需求之無有害物質管理要求之產品,以善盡保護環境及人身健康安全之地球公民責任。 |
建立原物料綠色採購程序 |
將有害物質之管制納入進料檢驗程序,所有違反管制物質規定之原物料,將被視為不合格品,以退貨方式處理,並要求供應商立即提出矯正及預防再發之措施。規定供應商需簽署保證書,必要時提交第三者 (3rd party) 之檢測報告,以確保其產品符合環保相關規定。 |
建置新材料評估系統 |
聯電建置完善的新材料評估流程,需確認新材料是否為禁用 / 列管毒化物或有害物質,並全面瞭解其對環安衛衝擊,以有效管理新製程開發時導入之新物料。 |
除了對有害物質的限用管理,聯電也針對原物料含有有害物質之材料擬定取代方案,取代目標以國際環保趨勢 / 政府法令關心之化學品為主,並彙整客戶對有害原物料取代之需求,積極以源頭替代管制之方式減低化學品對環境的衝擊。 |
SONY Green Partner |
聯電在 2003 年成為 SONY Green Partner 之一員,並通過再驗證維持至今,顯示聯電對於有害物質之管理成效,已獲得客戶之認同。
有害物質替代計畫 |
除了對有害物質的限用管理,聯電集團也針對原物料含有有害物質之材料擬定取代方案,取代目標以國際環保趨勢/政府法令關心之化學品為主,並彙整客戶對有害原物料取代之需求,積極以源頭替代管制之方式減低化學品對環境的衝擊。 |
聯電集團長期關注國際環保法規發展趨勢,在相關法規草案研擬階段,即超前部署,啟動有害物質「評估計畫」,並待相關法規確定公告後,立即於工廠內執行「替代計畫」。
|
全氟烷基物質(PFAS)管理 |
隨著國際對PFAS物質管制範圍的擴大,如歐盟化學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近期提出之PFAS限制提案,聯電集團在提案階段即開始超前部署,陸續盤點製程所使用的物料,針對既有材料以供應商問卷方式掌握其原物料是否含有PFAS之情況,並與供應商議合,針對取代相關物質之可能性進行討論,以提早因應。對於替代難度高的物料(如光阻劑),要求供應商提出證明,透過ECHA平臺爭取豁免。對於可替代的物料,則要求供應商提供替代品,陸續進行替代評估。
未來,聯電集團亦將持續關注國際法規的發展動向,參與國內外組織討論,以提前因應相關的管制衝擊,確保營運生產穩定,同時實踐最小化環境足跡的永續策略方向。
NMP替代計畫 |
聯電集團除了延長N-甲基吡咯烷酮(NMP)換酸週期和製程簡化,以降低NMP使用量之外,2020年起展開NMP完全替代評估計畫。於2022年底成功開發一項弱酸性溶劑,該溶劑可取代NMP的清洗功能,並於2023年起於8吋廠陸續展開替代作業。
秉持環保愛地球的理念,並因應各項有害物質替代計畫的執行,聯電集團致力於開發與推展環保再利用化學品於各項半導體製程,已獲得可觀的成果。未來將推廣新開發的綠色化學品應用於成熟製程,取代既有清洗製程中使用的化學品,實踐綠色環保製程,以降低半導體生產製造對環境的危害,自2018~2023年以來,每年皆完成一項綠色化學品或製程的開發。
展望未來,聯電將不斷發展新一代綠色製程研發計畫,推動綠色製程技術的精進,藉由源頭取代、製程減量等方式,達成善盡產品生產之責任、致力環境衝擊最小化的目標。
產品環境衝擊評估 |
聯電致力於資源效率極大化、環境衝擊最小化,因此積極導入各項環境衝擊評估工具,掌握降低環境衝擊之機會點,以進一步擬定降低環境衝擊之策略及措施。
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
聯電自2005年即全面導入產品生命週期評估,涵蓋範圍為自搖籃至大門(聯電出貨),針對其能源、原物料和環境污染排放物進行盤查。透過供應鏈及產製過程盤查結果,並配合運用Simapro軟體繪製環境衝擊評估,持續了解產品製造所造成之環境衝擊概況。
產品碳足跡 |
聯電集團位於IC產業之上游,與客戶攜手產製對環境更加友善的優質產品,一直是公司營運的重要信念之一。因此,除針對營運活動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與查證,執行全方位碳管理計畫外,亦積極推動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畫,依循ISO 14067:2018完成全集團晶圓廠晶圓產品碳足跡盤查,並取得公正第三方查證,藉以掌握產品具有減碳潛力的生命週期關鍵階段。
產品水足跡 |
受到氣候變遷及極端氣候影響,水資源管理成為國際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對半導體而言,水更是營運製造過程最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聯電於2010年即依循國際非營利組織Water Footprint Network所開發之企業水足跡會計(Business 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準則及ISO 14046,領先產業完成8吋及12吋廠之水足跡查證。
LCA to go 計畫 |
歐洲是聯電重要的市場,也是發展綠色標章的先進區域。聯電能有幸參與歐盟第七期科研架構計畫,成為綠色標準制定參與者與研發者,除了能提供客戶個別產品的探足跡預測,提升客戶服務滿足客戶需求之外,亦能盡到社會責任,協助中小型企業省去傳統計算碳足跡的人力與時間資源,促進 LCA 的普及化,提昇碳足跡應用層面。
2010 年聯電本著環境永續共生之地球公民責任,期望響應並帶動碳足跡揭露與盤查之普及化,主動積極投入人力與資金,在台灣工研院引介下,以正式成員身分參與歐盟 FP7 科研架構計畫,與來自歐洲 9 個國家之產、學、研各界共 18 單位,共同研發「簡化既有產品生命週期評估之方法與應用工具」。
聯電以自身產品碳足跡經驗為基礎,供應鏈夥伴為後盾,於此研發計畫中專責半導體產業碳足跡工具之案例研究,為 EU 組織提供「碳足跡查詢平台」建置機制,負責提出全球通用之半導體碳足跡簡易計算通則。
聯電更將此國際經驗,以科專專案合作,引進國內,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產業全面性的客製化低碳服務,以最短時間、最少資源,獲得其產品之碳足跡資訊;藉此促進碳足跡普及化,除有助整體產業實質減碳的推動,更讓我國接軌全球電子產品生態化設計,進而降低綠色貿易障礙衝擊,提昇低碳競爭力。聯電的綠色技術研發創新力,在近年持續努力下,已具國際水準,普遍獲得歐盟產官學研各界之認同。
|